111年一起森呼吸~綠遊新秘境
「故事說秘境」年度故事徵文比賽
收件時間:111年3月10日 至 9月30日
簡章請參考文章置底附檔
一、活動主題
有人說:「將自身日常生活的紀錄,詳實的記錄下來,就可能成為一篇精彩絕倫的故事。」那麼不妨,這次以文字紀錄至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出遊的點滴,在回憶中發酵成佳釀後,與我們分享那精彩動人的文章!
這次比賽的故事創作地點,仍是要去那遍佈全臺灣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如果不熟悉這些場所在哪裡?那就快點上環教趴趴GO資訊網(https://eego.epa.gov.tw)查詢吧!
二、活動形式
只要是在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曾經的參觀、體驗、活動經驗;或因場所而激發出創意無比的虛構故事情節;這些經歷都可以撰寫成故事投稿。但是故事主體必須發生在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內部過去到現在的時間點。
三、活動規則
(一) 以環教趴趴GO資訊網(https://eego.epa.gov.tw)中,能查詢到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寫下在那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親身的經歷的故事。或創造虛構的故事。
(二) 本活動之參賽故事,文中所提到的場景、歷史背景、環境、歷史人物、環教課程、活動…等必須要跟現實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相符。人物如無牽涉到真實人物、已存在的傳說,則可以虛構。
(三) 本活動以中文進行創作,字數在2000~5000字,詳細規定請詳見報名簡章說明。
四、注意事項
(一) 故事內容如涉及既有傳說故事,需注意有智慧財產權的可能性。詳細內容請逕向各單位申請使用權,並檢附於投稿文件當中。如因有涉及智慧財產權的使用疑慮,將會取消該作品的參賽資格,且不另行通知。
(二) 故事請勿抄襲,如經發現有抄襲可能,將收回一切獎項,並追究所有相關法律責任。
(三) 本活動期間如遇中央防疫指揮中心公告疫情警戒,將依據防疫規定調整活動內容,活動內容將再另行公告。
五、作品上傳網址
本季競賽之參賽作品,請點下方網址或點選 這一個網址 進行上傳!
六、故事作品規格
(一) 作品主體使用中文之白話形式進行創作,如因引用、對話、語氣等創作需求所需進行詩詞歌賦等文言文體、原住民族語、英文、其他外語…等,則不在此限,惟篇幅不得為作品主體,並須註解附上原文之譯文。
(二) 徵文作品格式:標題請用18號字粗體、內文請用12號字、單行間距。以直式A4大小進行撰寫。如為手寫文字則需使用500字稿紙掃描成PDF檔案投件。
(三) 徵文作品須為字數介於2000至5000字之散文故事。
(四) 依據故事的性質不同,請於作品標題下備註「本故事係為真人真事改編」、「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等符合投件故事本質的警示標語。
(五) 參賽作品應依據創作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特色,加上該場所之真實歷史、地理、環境、活動、課程至少其中一項進行創作,並確認其資料的正確性(例如:引用年份、人名為正確;課程內容名稱為事實)。
(六) 本次徵文不接受已存在的歷史、鄉野、口述、傳說故事為主體的改編故事(例如:擴寫馬祖的傳說、改編邵族逐鹿傳說成為冒險故事)。如有發現作品為已存在的歷史、鄉野、口述、傳說故事為主體的改編故事,將追回所有得獎獎項。
(七) 每件徵文作品在作品資訊表需要有獨立文章標題、創作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名稱;且每件參賽作品其數位檔案名稱,應與該作品資訊表所填資料相符。
(八) 作品原始數位檔案名稱請以「作者真實姓名_電話末三碼_故事徵文」命名。如投稿參賽作品為2件,檔案名稱請分別依序號1、2標示:「作者真實姓名(1/2)_電話末三碼_故事徵文」。
(九) 參賽作品交件格式為PDF檔案。並請依據上述規定進行壓縮。
(十) 如在作品當中有引用文字,須在文中或註解標註來源出處。
(十一) 如在故事當中有使用到原住民族、客家民族…等之傳統智慧財產權,須自行向相關單位進行申請使用權,詳情請上「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資訊網」查詢(https://www.titic.cip.gov.tw)、客家委員會...等相關單位進行查詢。未繳交者視同放棄資格。
(十二) 作品嚴禁抄襲,如經發現作品有抄襲之嫌,將會追回所有得獎獎項,並且追究相關法律責任。